2019入读北京国际学校前,家长请收下这份“外交”攻略
近些年来,国际学校之火热程度,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,无论是要求严苛的公立国际部,还是条件稍稍放宽的民办国际学校,招生几乎不成问题,筛选优质生源才是当前要事。这就要求学生的综合实力达标的同时,还需要家长做好全方位的“督学”“外交”准备。所以,为了帮助家长们做好全方位准备,我们送给大家一份北京国际学校家长“外交”攻略,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。
【国际学校家长多元化现状】
选择国际学校的家长普遍具有独特的视角和国际化背景,又有长远的学业规划,盲从的比例不多。通过粗略的观察,国际学校的家长可分为以下几类:
外籍家长。短期驻中国,又对中国文化有感情的会选择民办国际学校,而大部分外籍人士会直截了当地选择纯外籍国际学校。很多外国人在京多年,却始终不肯融入北京的生活,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,与中国在海外的部分人群雷同,关起门来过日子。如果按照国籍来分则更加有意思,每个国家不同的文化便培养了不同个性的孩子。
强烈国际化背景的家长。这类包含外籍国籍、了解中国文化的家长,华裔居多。他们通常在中国工作,拥有很好的家庭背景、教育背景,对孩子的教育问题,很早就有明确的规划,选择国际学校就是大多数人的选择。一方面可以接受到国外教育,另一方面不舍弃对中文的学习,这应该是多数在中国发展的外国华裔的选择。
推崇精英教育,看穿传统教育的弊端的家长。这类家长或多或少有过海外的短期生活或访问的经历,对于国外的教育理念有所了解,深度分析过中外教育之间的利弊问题,有大胆尝试的精神,同时又有相当的教育背景和知识能力支撑。不过,对于孩子的学业规划少有长远打算,持观望中西方教育走向姿态,要不要选择让孩子就读国际学校会进行深度思考。建议可以持续关注我们“国际高中指南”的推文内容,全面了解国际教育态势,早做教育规划。
对西方教育了解较少,但经济实力强的家长。这类家长,通常希望通过自己的经济实力,帮助孩子接受到优质高端教育,改变人生路线。不过家长普遍不懂英文,对于教育理念等等方面并不知道该如何取舍,仅仅跟随舆论导向判断选择,在择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。
【国际学校家长“外交”攻略】
家长们一心将孩子送入国际学校,不仅要关注孩子英语水平及综合能力的提升,还要注意自身需要做好的准备,这份“外交”攻略一定要收好。
文化包容是第一要务。在国际学校,家长们要接受的第一份考验就是,来自不同国家的家长,其背景和文化会有一定差异,此时家长“外交”的第一要务就是包容。前面已经讲述过国际学校的家长呈现多元化趋势,因此当面对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时,家长们会有不同的反应。这里说的冲突,只是孩子之间的小摩擦,而不是现在网络上各种学生凌辱同学的事件。文化的冲突比较复杂,包括语言沟通障碍、对问题看待角度不同等等,不过国际学校的家长素质还是比较高的,凡事多沟通,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。
积极参与学校活动。作为国际学校学生家长,经常会被学校邀请参加各种活动,这在国外是很常见的一件事,家长们对学校的教学和活动的支持与帮助,其实是家校共同建设的一个过程。在这个过程中,家长们可以了解学校的教学体系、教学方法、教学目标,课后可以与老师多交流沟通,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,家校联合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。
一些国际学校里会有PTA,参与者有各个班级的家长代表,这些代表们定期议论校园大事,为各种活动作后勤支援,也会向学校提出一些合理建议。比如空气污染严重时学生应在室内活动,伙食问题改善等等倡议都来自PTA,每次活动的食物也由PTA负责准备。在PTA里,不同的会长会带来不同的文化,一些建议的举荐渠道也会相应地有所不同。
积极和老师沟通。在家长访问学校时,倘若发现老师的问题,不妨当面直说,提出好的教学建议,短期能解决最好不过,不能解决的请求校方参与。国际学校的老师都很努力,他们抱着良好的教学改革和突破的愿望,努力挣脱着传统应试教育的枷锁,外界的良好建议会让学校的教学不断优化升级。
咨询报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