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理的本质是信任,而不是监督——力迈中美幼教中心园长沙龙
12月21日,力迈中美幼教中心园长沙龙第五期如期举行,这一次的主讲嘉宾是幼教中心教研总监徐园长。
本次演讲的主题是管理,并从管理的定义、对管理的理解、有效管理者的特征与习惯这三个方面作为切入点,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演讲;
热身瑜伽
在活动正式开始前,由幼教中心的李总带领着大家一同做了瑜伽热身,让大家在这寒冷的冬日里舒展筋骨。希望这样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每位园长的生活常态;
管理的定义是什么?
在现实生活中,很多人都会认为,领导=管理,似乎管理者就是领导者,领导过程就是管理过程,然而实际上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很大。你是如何对管理定义的?
领导常会说“把人给我管住”,因为从日常的经验来说,管理通常被人们定义为“管人理事”。这个定义被很多人不断地强化,结果,管理的主要工作就变成了对于人的工作,管理最大的困难也就变成了琢磨人的困难。更多的人还会确信,如果把人管好了,管理就做好了。但是,事实真的就如此吗?
对管理的理解
管理所要求的合格决策,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。
我们常常看到企业的管理者每日忙于决定他们认为重要的问题,但是对于下属应该做什么,对于每一个岗位应该做什么却从来不作分析,不作安排,结果每一个员工都是凭着自己对于这份工作的理解,凭着自己对于企业的热情和责任在工作,出现的工作结果就很难符合标准。
管理不谈对错,只是面对事实,解决问题。
所有的管理书籍都会告诉我们:管理是一门科学,也是一门艺术。但,管理之所以是艺术,是因为管理需要面对的是充满个性的人;而管理是一门科学,就意味着管理是有规律可循的,管理者所要做的就是要符合管理的规律,比如如何看待人在管理中的位置,如何确定绩效,管理效率如何产生,等等。
管理是“管事”而不是“管人”
“管人理事”是大部分人对于管理的理解,即便是他们没有这样的概念,也会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强调对人的管理。但是很可惜,这个理解是大错特错的。正因为我们如此看管理,所以中国的管理一直处在“人治”的状态,不管如何学习管理理论与方法,管理行为却是依据对人的判断来进行的,而根本的事实是——管理是“管事”而不是“管人”。
人是无法管理的。从人性的角度来看,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尊重而不是管理,每一个人都本能地认为自己有自我约束的能力,尤其是具有自我实现能力的人,更加觉得提供平台给他发挥比任何事情都重要。
有效管理者的特征与习惯
作为“现代管理之父”,德鲁克的思想几乎涉及了管理学的方方面面,现在我们熟知的许多管理理论的概念都是他首先提出来的,德鲁克的一生留给人们宝贵的精神:
“除非能积极改变人们的生活,否则不去做。”
“管理是一种实践,不是理论。”
“想想我如何贡献,造福这个社会。”
他认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,必须具备以下五项主要习惯:
1.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
时间是最稀有的资源,丝毫没有弹性,无法调节、无法贮存、无法替代。
这包括几个步骤:记录自己的时间,管理自己的时间,集中自己的时间,减少非生产性工作所占用的时间。这是管理的有效性的基础。
2.注重贡献和工作绩效
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。“贡献”是指对外界、社会和服务对象的贡献。
3.善于发挥人之所长
有效的管理者应注重用人之长处,而不介意其缺点。
4.集中精力于少数主要领域,建立有效的工作秩序
有效性的秘诀在于“专心”,有效的管理者做事必“先其所当先”,而且“专一不二”。
5.有效的决策
管理者的任务繁多,“决策”是管理者特有的任务。有效的管理者,做的是有效的决策。有效的管理者并不做太多的决策,而做出的决策都是重大的决策。
咨询报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