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忽如一夜春风来,少儿编程百家开。” 最近风头正盛的教育项目莫过于“少儿编程”了。
“未来的文盲,就是现在不懂编程的小孩”……类似言论以广告或软文的形式,频频出现在自媒体、公共场所及家长群里,且愈演愈烈。一些名人纷纷为相关培训站台。这一切给少儿编程笼罩了一层高端、前瞻的色彩。
少儿编程教育并非高等教育那种单纯写代码、编制应用程序,而是通过编程游戏启蒙、可视化图形编程等课程,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。
大部分家长都认为,让孩子早接触到人工智能,对成长肯定有帮助。编程技术的学习也有明显低龄化趋势,中学开始学,甚至小学也开始学。然而,编程背后有数学、统计、脑科学等多方面知识,中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。家长在这个阶段应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为主。
那到底是不是越早学习越好?
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崔聪聪认为,学编程并非年纪越小越好。儿童的想象力和对世界的好奇心弥足珍贵,有些编程培训班,教育方式不得当,可能会让孩子形成机械的思维模式,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未必是好事。
由于是新学科,家长对市场的甄别能力也很有限,面对培训机构花样繁多的宣传,确实有点“选择障碍”。
但正是利用了家长对教育的焦虑,各式各样天方夜谭般的课程竟然也有了立足之地。
比如之前引发热议的“量子波动速读”,说是运用量子波动的力量,让孩子在5分钟内看完一本十万字的书,并且能复述出来。培训机构宣称,学会量子波动速读后,蒙着眼睛也能和书本发生感应。
家长纷纷掏钱为滑稽的谎言买单的背后,显示出了当代家长的“起跑线焦虑”。
2018年,智课教育和新浪教育联合推出《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》。报告中指出,68%的家长高度焦虑教育问题,只有6%的家长相对不焦虑。
家长们总是担心:要是没有我们,孩子们该如何在这样的世界成功。
但是从长远看,决定孩子一生成就的到底是什么?又该如何在不确定的未来给孩子确定无疑的成功要素?在斯坦福本科新生部担任主任长达十年的朱莉,提出了她的答案:
1、让他们拥有更自由的时间。
2、传授他们基本生活技能。
3、教会他们如何思考。
4、帮他们做好努力工作的准备。
5、让他们自己规划人生。
6、教他们面对挣扎的人生常态
7、选择大学时不要只盯着那几所顶尖名校。
8、倾听他们的心声。
总而言之,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,比什么都强。只有充分了解了自己的孩子,才能根据他们的特点,寄予更加理性的期待。
另外,家长加强自身学习,提高科学育儿的知识水平,也是减轻“起跑线焦虑”的有效方法。
其实,不管你怎样焦虑,你都不可能消除生命成长的不确定性。人类的观测并不能决定粒子在哪里,你的教养也不能完全决定孩子的未来。
那么,为什么不拥抱这个不确定性呢?
用开放的心态拥抱这个不确定的未来,你失去的是担心孩子偏离你设计的人生之路的焦虑,得到的将是孩子自己开创未来的惊喜。
咨询报名